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天然氣價格波動 工業用戶應提前計劃

發布時間2018-09-18 09:03:42

來源:國際燃氣網

 

95,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煤改氣”要堅持“以氣定改”,要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促進天然氣供需動態平衡。去年入冬后,我國部分省份天然氣供應緊張,廣東油氣商會會長張曉革昨日提醒,2018年夏季出現了天然氣消費“淡季不淡”的情況,工業大用戶要提早做好用氣計劃,從而減少冬季天然氣供應形勢波動的影響。

 

管道天然氣上游提前限量升價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是國內大型的天然氣交易平臺,中石油對下游超出合同量的價格均按該中心最新成交價執行,其交易價格被視為行業企業定價的風向標。據該中心公布的數據,8、9月份天然氣成交價分別為3.14/立方米、3.22/立方米,相比廣東門站價分別上漲53%、56%。

廣東油氣商會會長張曉革表示,以往每年夏季是天然氣消費的淡季,天然氣上游不僅不會限量,價格上還有優惠,但是今年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中海油和中石油從5月份開始對廣東限量供應,并從9月份開始上調管道氣價格10-20%,冬季上調幅度為20-40%。

 

天然氣價格受原油價格和國內需求影響

 

國際天然氣價格與原油價格高度關聯,現貨的價格則主要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國際原油從2011126美元/桶開始下跌,2016年跌破30美元/桶后轉為上漲,目前價格在70-80美元/桶之間,天然氣價格也隨之不斷上漲。張曉革透露,近期進口天然氣的成交價格已經高達1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約合到岸價3.1/立方米),2017年同期價格4.94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上漲了122%。此外,由于進口天然氣采用美元結算,今年人民幣貶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天然氣現貨的價格。

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相關負責人解讀為:“《意見》首次從上游增產增供、中游基礎設施配套、下游市場建設以及應急保障體系完善等各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國內天然氣產量為9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5%;天然氣進口量為68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8.5%;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57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8%。

 中信建投的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京津冀地區完成農村地區“煤改氣”約300萬戶,同時疊加工業用戶“煤改氣”,以及城市集中供暖“煤改氣”帶來的天然氣新增需求,天然氣消費量快速上升,全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426億方,同比增長15.3%。預計今年京津冀地區農村“煤改氣”改造戶數仍將維持300萬戶以上,同時工業用戶以及城鎮集中供暖“煤改氣”仍大力推進,天然氣需求增長至少保持15%以上,按照15%增速計算,2018年天然氣需求量將達到2790億方,增長364億方。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以及其他天然氣經營企業需要大量采購國際天然氣現貨補充國內供應的缺口。

 

今冬供氣形勢依然嚴峻     須多管齊下化解

 

 

《意見》提出:有序施策,保障民生。充分利用天然氣等各種清潔能源,多渠道、多途徑推進煤炭替代。“煤改氣”要堅持“以氣定改”、循序漸進,保障重點區域、領域用氣需求。落實各方責任,強化監管問責,確保民生用氣穩定供應。據目前走訪了解情況,中石油、中海油等單位從年初就開始籌劃今年冬季的保供措施,包括增加國際LNG的進口量,為采暖季的波動作準備。而為了緩解冬季北方地區的用氣緊張局面,我國正在推進一批管網聯通,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管道相連通,做到資源的南北調配,及時補充缺口。在資源端加強了中亞資源保供和進口液化天然氣的采購,消費端則按照“以供定需”原則有序開拓市場,應該說,今年所作的準備比去年要充分很多。張曉革提醒廣大用戶,特別是工業大用戶,要提早做好用氣計劃,鎖定價格,從而減少冬季天然氣供應形勢波動的影響,更好的組織生產。